標準加工流程:從檢測到驗收的全閉環控制
軸瓦激光淬火修復需遵循嚴格的流程規范,確保修復后性能達到甚至超過新件標準,具體步驟如下:
1. 前期檢測與評估
外觀與尺寸檢測:通過卡尺、千分尺或三坐標測量儀,檢測軸瓦內徑、外徑、厚度及磨損量,確定修復區域范圍;
材質分析:采用光譜分析儀確認軸瓦基材,避免激光參數與材質不匹配導致開裂;
缺陷排查:利用滲透檢測或超聲檢測,檢查軸瓦是否存在內部裂紋、氣孔等缺陷,若缺陷深度超過修復層厚度,需提前處理。
2. 預處理:為激光加工 “掃清障礙”
表面清潔:用酒精擦拭軸瓦表面,去除油污、灰塵;若表面有銹蝕,需用細砂紙打磨至露出金屬本色,避免雜質影響淬火質量;
工裝固定:將軸瓦固定在數控旋轉工作臺上(針對圓柱形軸瓦)或平移工作臺上(針對異形軸瓦),確保加工過程中軸瓦無偏移,激光焦點始終對準修復區域。
3. 激光淬火加工:核心環節的參數把控
根據軸瓦材質和磨損情況,設定關鍵參數(以光纖激光為例):
激光功率:500-1500W(巴氏合金材質功率偏低,避免熔化;銅合金導熱快,功率需偏高);
掃描速度:5-20mm/s(速度過快易導致加熱不足,硬度不夠;速度過慢易造成熱影響區過大);
光斑直徑:1-5mm(小光斑適用于局部劃痕修復,大光斑適用于大面積磨損區域);
搭接率:10%-30%(確保相鄰淬火軌跡無間隙,形成連續強化層)。
加工過程中,需通過紅外測溫儀實時監測表面溫度,結合數控系統自動調整參數,避免溫度波動導致質量不穩定。
軸瓦激光淬火修復加工流程